3月28日,鹽城港迎來農歷二月的天文大潮,潮高落差達3.5米,大風天氣后涌浪的影響以及復雜的水文條件對港口船舶引航形成了挑戰。引航站搶抓大潮汛潮水窗口期,在6小時內高效完成4艘外輪進港、2艘大型船舶移泊任務,并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傳幫帶”優良傳統,以實戰錘煉新人,為港口安全高效運轉注入新動能。
科學研判搶抓窗口 老將新兵協同攻堅
面對大潮期間短暫的作業窗口,鹽城港引航站提前24小時研究船舶引航順序。依托水文數據精準測算潮汐規律,將作業時間精確到分鐘級。在任務分配中,站內采用“1+1”師徒搭檔模式,每項任務均由一級引航員帶領青年骨干共同執行。其中,“源辰27”輪進港作業中,一級引航員與入職三年的實習引航員在船舶吃水與航道水深余量有限的情況下,師父現場示范潮汐補償計算技巧,指導徒弟完成關鍵轉向點的舵角修正,最終安全引領該輪靠泊大豐港區1#碼頭6號泊位。
移泊作業錘煉技能 實戰傳承經驗法寶
在“域瀟3”號移泊任務中,一級引航員親自開展“現場教學”。有著多年經驗積累的“老師傅”,熟悉掌握大風天氣后涌浪變化規律,他指導青年引航員,精準控制入泊速度及角度。青年引航員在作業間隙抓住機會向師父們請教,一級引航員們傾囊相授“急流區車舵配合”等獨門技法。
智慧引航再創紀錄 薪火相傳鍛造鐵軍
本次大潮作業期間,得益于“傳幫帶”機制釋放的疊加效應,引航站取得了單日引領船舶總噸位12.6萬噸的優異成績。青年引航員獨立完成了3項關鍵操作,展現了新生代的潛力與實力,既傳承了資深引航員“把潮水裝在心里”的寶貴經驗與直覺,也培養了新生代“以數據為支撐”的科技素養。
目前,鹽城港引航站已建立“傳幫帶”的師徒培養機制,通過重大任務壓擔子、關鍵環節教方法、復盤研討傳心得的三維培養體系,為引航站持續發展培養新生力量,也為鹽城港港口發展注入新活引擎。
上一篇:> > “零”突破!射陽港區迎來首艘外貿海纜貨輪
下一篇:> > 你奔跑 我守護,“鹽馬”賽事有我在!